最新動態
書法藝術鑒賞——甘肅省少促會書畫藝術系列講座
2021-07-17 08:18
書法藝術鑒賞
——甘肅省少促會書畫藝術系列講座
2020年7月10日下午,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特邀國家一級美術師、秦理斌教授為少促會的學者教授、書法愛好者舉辦書法藝術鑒賞講座。
秦理斌,筆名文杉,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省政協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省文聯委員,省文史館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省政協書畫研究院顧問等職、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兼藝術指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庫專家,文化部國家文化貿易學術研究平臺專家委員會專家,曾任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等職,被聘為多個大學客座教授。
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國家級展覽,曾40多次獲得國際、國內書法藝術重大獎項及甘肅省委、省政府獎勵。獲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頒發的“甘肅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中國書法家協會“2010年度中國書法進萬家”全國先進個人等。
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三屆“蘭亭獎”評委及“堯山杯”全國新人新作展評委,多次任“甘肅省敦煌文藝獎”評委。先后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等社,出版有《甘肅賦·秦理斌行楷書卷》《流動的線條一中國書法鑒賞》《書法練習指導》(12冊)《中學生書法臨帖范本·大唐三藏圣教序》《敦煌風·青年書法家精品庫·秦理斌作品》《隴上書畫名家十二人·秦理斌》等著作。
此次講座受疫情影響,只在小范圍內進行,參加活動的有甘肅省少促會的領導班子:丁士仁會長、丁仁孝副會長、馬成良副會長,馬駿秘書長、馬建威總監,以及甘肅省民族發展商會部分領導。另外,少促會會員董巖、馬正雄、麻弘、高志國、楊桂花、白萱、馬元福院長、馬海云、韓海林、馬元福(收藏家)、白鳳梅等人參加。講座還特邀了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會秘書長陳永祿先生、甘肅省東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馮巖女士、書畫家蔣鵬瑛女士、周建華先生、馬永山先生、馬世文教授,以及書畫愛好者馬明賢教授、丁文豹總經理、馬超博士、河州畫廊、黑馬等人參加了講座。
書法的世界充滿了神奇、神秘與變幻、精彩,身在其中專心聆聽老師的講析,就像是在清泉流水、草木清華的林間散步,眼前美景盡情欣賞,清新空氣自由呼吸,百花齊放芬芳徐來.......
書法對中國人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層次的,它是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承擔著傳播知識、思想的使命,既“敦教化,美人倫”。歷代統治者對書法都非常重視,放眼望去,巍巍紫禁城,無論是輝煌壯麗的大殿深宮,還是雕梁畫棟、曲徑通幽的亭臺樓閣,書法無處不在。如“正大光明”、“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艱”等等,枚不勝舉。
秦教授首先講述了書法欣賞的意義:書法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及書法與文學、繪畫的關系。
談到關于書法藝術的審美標準,是要有一雙欣賞書法藝術的眼睛,來對書法作品的價值作出評判。
面對一幅書法作品,首先讓人產生強烈印象的是藝術作品奪目的效果,書法欣賞的方法和步驟應該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即先從遠處看作品整體大效果,再到近處看局部,直至用筆的細微處,具體是以章法、墨法、結體、筆法等為順序的書法欣賞的四要素。
其次書法欣賞的主要是內容。
書法欣賞的內容有很多方面,主要還是從神采和形質兩個方面來把握,即虛、實兩個層面:
虛的方面,是作品中透射出來的精神氣質,以精神層面為主,指格調境界、神采氣韻等因素。從欣賞者來說,要有藝術直覺和感知能力、豐富想象甚至移情聯想等。
實的方面,指物質的層面,能看見的有形筆線和文字。是指書法作品本體藝術水平,及對本體藝術語言的應用及熟練程度。書法作品是否功力深厚,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各種技法錘煉是否精到且應用流暢自如。包括筆法,結字法;書法作品所寫的文字內容,使用書體;所用載體的材質(筆墨紙絹等),作品的形制式樣等多方面。
中國畫與書法在根本上同源,骨子里相似,精神境界相通,表現手法相融,所用材料上相似,對墨的濃、淡、干、濕、焦的用法幾乎相同,注定了兩者具有最親密的關系。審美和欣賞在原理上相同,能理解中國畫的人就能夠很好地理解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有著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傳統繼承性,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文化與藝術的二元取向,這種取向是深深服從中華民族哲學思想觀念的。中華民族哲學思想受儒釋道思想文化的影響很深,儒家和道家思想對中國書法技法發展和審美觀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書法作品的審美感受
中國書法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可以影響人的情緒,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這與作者的藝術風格和個性有很大關系。
莊嚴端正的作品讓人正心誠意,肅然起敬;飄逸秀麗的作品讓人如沐春風,心曠神怡;閑雅瀟散的作品讓人超然物外,忘卻煩惱;激越跌宕的作品讓人心潮澎湃,昂揚奮進。
關于書法藝術精神層面的審美論述:
一幅凝聚著作者心血的翰墨精品,無時無刻不向人們訴說著世事的艱辛,人生的美好,歲月的滄桑。
書法藝術作品可供人們清賞把玩,陶冶性情,它往往還是社會文化,歷史政治等方面的寫照,有極高的社會文化價值,同時也是作者人生修養及人格力量的再現。
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不僅是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還是一位有著精深造詣的書法家,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墨跡,如《博愛》作品氣勢豁達,工穩厚重,足以反映一個革命者大公無私的心跡。
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的書法更是奇崛偉岸,豪放曠達,進而秀穎獨出,風神獨具。體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哲學家、書法家、詩人的博大胸懷。
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披肝瀝膽,南征北戰,文韜武略,鞠躬盡瘁,他完美的人格魅力令舉世景仰,他偉大的一生為人類樹立了榜樣。而他的書法更顯蒼勁有力,剛毅雄健,氣象磅礴。與顏真卿書法在樸厚、整齊、堅貞、剛毅上很相類似。
秦院長通過屏幕展示,把王鐸、米芾、顏真卿、王羲之四人的作品分別比較講析,不同人物、風格書寫的作品格調、高低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讓在座的各位書法愛好者感觸頗深。
透過作者的墨痕,使人們聯想到,往日里文人高士雅集,筆墨詩文交流、獨吟和唱時的儒雅與閑適,仿佛能看到正義與邪惡、進步與倒退,甚至是血與火的生死搏斗。
如晉代王羲之《蘭亭序》的春風撲面,清逸秀健,宋代蘇軾《黃州寒食詩》的悲涼凄愴中透露出的豁達寬容,無不反映著作者當時既不屈又無奈的精神基調。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創造的顏體字,更是以其獨特風神彪炳史冊。成為正義和忠義的象征,他所書的名帖《爭座位》,就是反映他和當時朝廷腐朽宦官勢力作斗爭的事例,正因為這幅書作表現了書法家剛正不阿、無私無畏的浩然正氣,在客觀上起到了打擊邪惡勢力匡扶正義力量的社會效果,使得人們更加珍惜這幅藝術珍品。
書法中的格調
格調是欣賞書法的主要內容,神采、風骨、性情都是決定格調高低的主要因素。神采可視為書法作品所顯示出的整體精神面貌,“韻”是書法欣賞的重要范疇。
何謂“韻”?
范溫認為“有余謂之韻”,蘇軾、黃庭堅等人都非常重視和向往對韻的表現,黃庭堅曾言:“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誠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盡之功也?!?/span>
明人陸時壅《詩鏡總論》云:“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無韻則局?!币廊皇前选绊崱币暈樗囆g的生命。劉熙載《藝概·書概》中說:“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鼻亟淌谡f,在他看來評審書法的最高標準,就以這八字來衡量。古人關于神采的論述更為精彩絕妙,五代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張懷瓘說:“深識書者,惟見神采,不見字形?!?/span>
書法中流露出的性情
性情也是構成書法藝術內容的重要部分。中國書法是心靈的藝術,孫過庭《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簡而便。然后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边@段話是先指出對篆、隸、草、章四種書體的特征及功夫要求,就這么寫出來還不夠,還要加上性情及欣賞者的思想感情
從書法的筆勢、筆法、結構特點及精神氣韻等方面出發,將歷代名家的經典作品歸納成五種風格類型:
(一)遒勁古雅
剛柔相濟、瀟灑和平。高韻深情、堅質浩氣。儀態安雅、骨峻神怡。不激不厲、風規自遠。道貌岸然、超凡脫俗。自然流暢、一任天機。
如:《曹全碑》、二王書法、蘇軾《黃州寒食詩》、趙孟頫《洛神賦》等人的書法,均屬此類風格。
(二)雄偉豪邁
大氣磅礴、體勢開張。剛勁有力、魄力雄強。氣象渾穆、工穩端莊。樸厚豪邁、淋漓酣暢。力屈萬夫、縱橫有象。天風振迅、神采飛揚。
如:張芝《冠軍帖》、《張遷碑》、《石門銘》、顏真卿書法、柳公權書法、黃庭堅行草書,米芾行書、于右任、毛澤東草書等均屬此類風格。
(三)空靈淡逸
空靈清廓、淡遠舒逸。骨氣深穩、老樹新枝。靜水流深、意遠情寂。無心自達、縱任無方。含蓄靜穆、既清且虛。大美內含、高山仰止。
如:陸機《平復帖》、《石門頌》、朱耷、弘一法師書法、林散之草書等均屬此類風格。
(四)醇厚端莊
純真寬厚,端正莊嚴。骨氣洞達,真力彌漫。珠圓玉潤,精神飽滿。結構天成,意深境遠。分間布白,文質相間。典雅超群,斯為正宗。
如:《毛公鼎》、《石鼓文》、李王羲之《樂毅論》、顏真卿《中興頌》、鄧石如篆、隸書等均屬此類風格。
(五)奇崛詭譎
人中異士,書中奇葩。濟仙拐李,形癲神正。怪石古藤,秀氣內含。詭形怪狀,天機率真。奇逸耿介,卓爾不群。趣殊骨硬,匠心獨運。
如:《爨寶子碑》,楊維楨草書,鄭板橋“六分半”等書法均屬此類風格。
關于書法藝術作品的實體及形制的審美方面,秦老師詳實地講到:
面對一幅真實的作品,首先看見的是尺幅大小,是橫式還是豎式,所寫文字內容和所用書體為何,這些雖然不是書法藝術欣賞的主體所在,但欣賞者依然非常重視,所以這點不容忽視。在作品中表達出不同的性情,既所謂“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運用書體時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文字內容,則可互相契合,相得益彰,以達到更好的藝術欣賞效果,使書法作品格調提高。
至于書法的載體材質,包括筆、墨、紙、絹、印、印泥等材料用具也是欣賞范疇所在,都能為書法作品增色。筆法和結字法,是書法藝術本質性、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欣賞的主體。
書法的屬性雖是文化的、藝術的,但書法創作時沒要有過硬的技巧和高超的手法做保障,任何美好的愿望、高深的想法都將是空談,就是偽藝術。
書法作品的形制樣式很豐富、富有藝術性,通過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表現不同的題材,因地因時因情因景的布置,在各種場合都顯得高雅和諧,加上傳統的裝裱工藝,書法作品得以錦上添花,是把書法的文化性與藝術性、實用性結合得天衣無縫,發揮的淋漓盡致,真是嘆為觀止。
書法作品的主要形制有,中堂、立軸、斗方、對聯、橫披、手卷、長卷、冊頁、扇面(包括團扇)以及手札等。
書法作品的審美感受
中國書法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可以影響人的情緒,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這與作者的藝術風格和個性有很大關系。
莊嚴端正的作品讓人正心誠意,肅然起敬;飄逸秀麗的作品讓人如沐春風,心曠神怡;閑雅瀟散的作品讓人超然物外,忘卻煩惱;激越跌宕的作品讓人心潮澎湃,昂揚奮進。
秦理斌老師和所有龍的傳人一樣,對于“龍”,有著特殊的情感,它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圖騰,象征著中國人對自由完美的追求。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span>
“龍”在百姓眼里,龍代表著自由歡騰和完美?!褒垺蔽幕谥袊绊懮钸h。他書寫的“龍”字,勢韻橫溢、墨舞九天;恣意昂揚、大氣磅礴,表達渲染出龍之傳人的激昂奮進,隱騰于浩瀚海洋、馳騁于遼闊天際的自由奔放。
秦理斌的書法觀與書法創作
老師是一個追求美與完美的人,他感慨到他深知完美這個目標是難以企及的,甚至能想到傾全力也難達完美之境,但他絕不放棄,只要不懈努力,就可以不斷接近完美。
他的藝術觀念是雅俗共賞、大眾傾向;藝術追求是藏魂魄于天然,納靈秀于樸拙,堅質浩氣、高韻深情,最后歸結于“正、清、和”;愿望是盡己所能,創作出人民群眾所喜歡,世人所尋找的真正的書法藝術作品。
所以在書法藝術之路上,一直想把柔美與陽剛結合起來,使秀美的作品透顯出大氣來。認為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從寬廣、深厚、從容、散淡處著手,讓墨韻的清逸俊秀最后成于一個“力”字,統于一個“韻”字。
博古論今、引經據典,秦院長以他專業的視角和深刻的探究引領大家在書法大家各門派、傳承的作品前駐足賞析,一贊三嘆、美不勝收。我們被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深深陶醉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或莊重威嚴大氣磅礴,或空靈清廓淡遠舒逸,或詭形怪狀天機率真,或奇崛詭譎形癲神正,或趣殊骨硬秀氣內含的廣博雅正之中。
總之,跟隨著秦理斌教授引領點撥,領略了古今書法大家個個卓爾不群、匠心獨運,神采飛揚的藝術魅力。
不知不覺中,落日的余暉映入眼簾,大家熱烈地反饋和交流著,依然沉浸其中流連忘返,墨之美韻縈繞不絕,伴我們度過了如此愜意的仲夏之日。